
商城县文化馆现有职工26人,李建刚为负责人。近年来,文化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大免费开放力度和公益性文化活动场次,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使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一、诚心为民,夯实城乡文化活动平台。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目前,已建成乡镇文化中心、村文化综合服务站300多个、休闲文化广场400多处,农家书屋200余家,向农村捐赠图书3万余册,赠送各类文化器材800台(套),初步构建了一套功能齐全、网络完善的公共活动服务体系。
二、热心惠民,拓展免费文化服务项目。积极完善服务设施,创新服务方式,免费开办音乐、舞蹈、书画、摄影、民间工艺等各类培训班48期,培训学员5000余人,免费发放各种学习资料8000余份。馆内各类活动厅室全天免费向广大群众和业余文艺团队开放,先后有30000余人次和10多个民间团体来我馆参加活动,涉及舞蹈、书画、棋牌、器乐等门类。与此同时,综合运用阵地服务、流动服务、数字服务等方式,扎实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品位,把文化大餐送到千家万户。
三、真心助民,提升基层文化服务水平。重视发现和培养农村文化活动骨干和带头人,建设一支沉得下、留得住的基层文化队伍。加大对乡村文化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文艺表演队伍的整体素质,演练结合,通过广场舞比赛、节假日文艺汇演等演出活动,丰富乡村文艺表演队伍的演出经验。
四、精心扶民,注重保护传承乡土文化。文化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作为,充分挖掘保护乡村传统民俗文化资源,让美丽乡村既融入现代文化元素,又灌注浓浓乡味、乡愁,力求做到自然美、生态美、田园美、农耕美的统一。同时,积极推进“文化扶贫+”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围绕农民需求来建构多种文化样式,创作更多反映基层群众生活、乡土气息浓郁的作品,使文化活起来、传下去,把无形的文化赋予新内涵,打造出具有乡村特色的文艺创作产品,既保护了传统文化形式,又极大地带动了乡村休闲旅游、文化艺术等产业的发展。
五、恒心系民,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建设。人员素质决定团队形象,决定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的成效。为了切实加强干部职工自身业务能力建设,文化馆坚持用“制度管事”、用“实绩促事”、用“能力干事”,一手抓多渠道教育培训,一手抓多岗位实践锻炼,通过落实教育培训、岗位练兵、实践锻炼等机制,思想上形成共识、工作上形成合力、制度上形成统一、资源上形成整合、文化上形成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