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县文化馆 欢迎您!当前时间: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要闻 > 工作动态 > > 正文

【诗词文库】典籍·古文观止

时间:2022-09-28 09:12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点击: 次    字体大小:
  
 
 
图片

 

 
 

 

 

 

 

  《古文观止》是清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两人为了帮助当时的青少年掌握文言散文,编选从东周到明末的222篇散文精品。

    因所选作品体制多样、应用性强、风格各异、篇幅适宜、语言精练、易于记诵,问世几百年以来,一直作为启蒙教本流传城乡,雅俗共赏。

 

    《古文观止》大多是篇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的小古文,按时代先后分为七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重点作家和作品,从多个角度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中华古代人民非凡的文学成就。
    其中的篇目,有不少是我们熟悉的名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高中语文课中推荐的32篇文言文,被《古文观止》收录过的就有18篇。如《过秦论》、《祭十二郎文》、《醉翁亭记》、《陋室铭》、《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师说》、《阿房宫赋》、《烛之武退秦师》等。

 
图片
图片

 

 

 

 

 

古文观止 ·古文精髓尽在其中

 

    读古文的难度一直很大,不仅是现代人,就算对当时的古人来说,也是一件难事。但古文之美,足够让人克服阅读之难。暂且不说古文的格律音律之美,也不说它们的文学成就和后世影响。就《古文观止》里面收录的这些文章,体裁之多变,传、记、论、书、序、表、诏、赞、碑文、墓志铭、散赋、疏、策、祭文、寓言等一一具备。就《古文观止》中的内容,你便能窥见古人社会生活的很多面。

    读者遇到古文,最头疼的便是课本上备注的那一行小字,“请阅读并背诵全文”。古代学子考科举,谈诗论赋、引经据典,那都是要背的,毕竟那时候也没有计算机和存储器。所以往往优秀的古文更是用字克制、惜字如金。

 

    《古文观止》的第一篇选自《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它讲的这个故事曲折,描述了郑庄公跟他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的位置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庄公寤生,惊姜氏”。就这短短七个字,道尽了庄公的亲妈难产之际的凶险。寤通“牾”,是倒着的意思。就是在讲庄公出生的时候,脚先出来,这是非常恐怖的一种难产。惊,这个字体现出姜氏在这次难产中心有余悸。她自然不太喜欢这个一出生就给她带来灾难的孩子。

 
 

 郑伯克段于鄢

先秦    左丘明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图片
图片

 

 

 

 

 

古文观止 ·纵横交美的好文选

 

    《古文观止》从实用价值上来说,其实是一本清代私塾老师使用的教辅材料。两位吴先生在选编的时候,是会严格把关文章格局和立意的。而且选取文章的篇幅大多不长,最短的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才81个字。这样的篇幅是非常方便记忆和背诵的。 

    在第5卷中选自《史记·货殖列传》的这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的管仲之口。安贫乐道是美德,但是让百姓富足安居乐业,才是有识之士应该做的。

    后来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到了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面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就是这样,一代人影响一代人,融入到民族血脉,融入进历史长河。

 

    苏家一门三杰,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不仅都是进士,连唐宋八大家的席位都一并占了三位。他们的作品被《古文观止》收录了有24篇。

    特别是苏轼的文章,因为数量比较多,你还可以从中读到他二十一岁就进士及第的欣喜,经历宦海沉浮还抱有的豁达积极,对于偶像的喜爱和赞不绝口,以及处理人际应酬的从容。

还有像王安石、方孝孺、王守仁这样的猛人,他们的人生就足够传奇了。读他们留下来的作品,即使朝代已经久远,也能稍微贴近一下这些伟大的灵魂。